首页 | 中心介绍 | 科室介绍 | 特色专区 | 医保政策 | 团队风采 | 党建园地 | 信息公开 | 院长信箱
激扬青春
青年全科医生的战疫手记



  2月17日,是我在隔离点工作的第一天。
  上午9时,一到隔离点,我立刻进入工作状态,迅速领取口罩、隔离衣、防护服等物资,熟悉房间格局、查看出入口情况、对全部房间进行清查……白天的准备工作就绪后,密切接触者收治工作当即启动。
  当天晚上10点,我第一次承担转运任务,和同事一起负责将3名新冠肺炎密接人员逐一安全送达隔离点,耗时8小时。
  8小时里,一多半的时间都在沟通和等待。三名密接者,其中一位担心住进集中观察点会丢了工作,希望我们能联系上她单位的领导,确认不会因隔离而辞退她,她才愿意接受隔离转运;另一位害怕被我们欺骗,希望由属地片警过来证明我们转运者的身份;最后一位密接者担心被邻居知道,希望等所有单元楼的灯都熄灭了再走。
  夜晚的城市寂静无声,有点冷。我们身着防护服,佩戴口罩、护目镜等防护装备,等待社区干部说服密接人员上车前往隔离点,并进行后续的疏导解释工作,一点点打消他们的顾虑。
  特殊时期,一般人看到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都会紧张,更何况是密接人员,他们的紧张情绪乃至不愿配合其实都是人之常情。将心比心,我能理解,便耐心跟每一位密接人员介绍,“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,我们都是由医务人员陪同、专车转运,转运完一人,我们会立刻对车辆整体进行消毒,隔离点内部也是每人一间房间,我们会全力满足大家的需要。”
  直至2月18日早上6点,终于完成了第一天的工作。
  扛过了第一天,后面的时间好像变得很快。对密接人员的健康监测、采样工作、心理干预、日常生活照料以及新的转运任务……没有任何一项工作是走过场,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。我通过工作手机与每一位密接人员建立了“微信”联结,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日常所需,纾解他们内心的不安。
  比如怀孕70天的芳芳(化名),她跟我说过“自己是哆哆嗦嗦走进的观察点”,因为孕期情况还不是很稳定,她孕吐得挺厉害,食欲也比较差。一天晚上我值夜班的时候,接到她电话求助,说很想家。听她说这话的时候,我突然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人。因为怕造成家人感染,年三十前我就没回家了,想来也有20几天没见过父母、妻子,没抱过儿子了。
  我心里一阵五味杂陈,一边鼓励芳芳为了孩子得振作自己,要相信我们这些医务人员,并着手帮她查找孕早期健康管理的注意事项;一边联系她的家人,说明芳芳的情况,建议他们多开导她,劝慰他们芳芳的隔离对全家人都是有益无害的。第二天,芳芳发了一条朋友圈,说“亲身体会到国家的温暖。”
  其实很多故事鲜有人知。作为第二批次支援丰台区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社区医生,我仅仅经历了14天的“疫”线生活,已深深体会到疫情的背后,各级政府、各级卫生机构、全体医护人员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。
  我所在的隔离点由一家酒店改造而成,在医务人员就位的前一周还在停业,为了让密接人员能有妥善的安置,由区政府统一指挥,酒店紧急召回了员工,其所在的街道办事处紧急安排工人进行装修改造,区卫生健康委、区疾控中心想尽办法提供一线医护人员的物资保障,区属二级医院、直属社区服务中心分批次派出医务人员协同作战……也许不能尽如人意,但是来自各方的所有力量都在全力以赴“战疫”。
  每天铺天盖地的报道,让我看到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,广大医务人员挺身而出、削发出征、克服困难、告别家庭,这一切的种种都触及我内心深处的感动。至于我本人在出发之前,中心主任宁锋、书记刘焱、还有亲爱的同事们为我加油鼓劲,并护送我到隔离点,替我备好了一切生活用品,这些都给了我“战疫”的决心和勇气。
  3月2日,我在隔离点的防疫工作暂告一段落,中心领导又亲自来隔离点接我“回家”。见到他们的那一刻,我脑海里立刻浮现了十四天里的点点滴滴,人之痛、己之劳,不由得脆弱起来。但我深深懂得:为了这场“战疫”最终的胜利、国家的重托、百姓的期待,我和其他医务人员一样必须将个人的脆弱深深掩埋,只有昂首挺胸前进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践行白衣战士的使命,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。
  有时,爱是不顾一切奔向你;有时,爱是主动与你保持距离。短暂的分离只会铺垫更紧密的凝聚。疫情过后,我也要回家了。

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版权所有    京卫网审字[2006]第3号    京ICP备2020046247号    京公网安备11010602050034